为推动“十四五”时期贵州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相关要求,结合贵州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审计工作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审计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审计署决策部署,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审计保障。
——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强化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全省各级党委成立审计委员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负责本地区审计领域重大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建立完善审计有关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省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日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和深化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进一步保障了地方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全省审计机关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水平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向纵深推进。
——审计监督效能不断提升。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审计全覆盖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工作质效不断提高。全省累计审计8862个单位,移送问题线索1257件,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33.18亿元,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69项,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
——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强化政治能力建设,审计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显提高。狠抓专业能力提升,持续抓牢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省审计干部依法审计能力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建成覆盖全省的审计适配会商系统和审计资源管理系统,组建数据分析团队,数据“采、管、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明显增强。
二、“十四五”审计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已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各级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的新职责新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下功夫推进审计理念、方法手段、审计管理、制度机制等改革创新。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准确把握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保障运转、督促落实的职责定位,强化对审计工作统筹指导,推动贵州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赋予贵州“四新”重大使命,亲自为贵州高质量发展作出定向导航。省委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全省“十四五”时期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重大安排,明确了全省高质量发展主目标、主抓手。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推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带来的新要求,加强系统谋划,准确研判形势任务,深入分析困难挑战,找准审计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审计工作,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环境使审计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势头,后发赶超面临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树立底线思维,增强斗争本领,努力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审计运行体制机制、审计作用的发挥与党中央和省委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审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审计监督效能需进一步提高;全省审计机关发展不平衡,聚焦主责主业还不够,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全省审计资源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审计任务的需要,审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仍面临较大短板,审计组织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问题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全力补短板强弱项。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进一步强化全省审计工作统筹力度,全力推动构建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高质量审计成果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省审计工作的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审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统揽统筹作用,全面强化全省审计机关党的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审计委员会、省委审计委员会各项制度要求,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以有力的审计监督促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全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工作部署,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切实找准审计监督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自觉服从大局,积极维护大局,有效服务大局,在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审计担当、体现审计作为、作出审计贡献。
——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全面辩证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治已病、防未病”。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更加注重促进防范和化解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隐患,深入揭示问题,全面反映问题。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做深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推动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及时、全面、系统整改审计查出问题,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全力推动源头治理,深化标本兼治。
——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立足融入审计全国“一盘棋”,扎实推进审计全省“一盘棋”,进一步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的视角、创新的思维扎实推动审计方式、审计管理、审计整改、审计建议等各方面工作提质增效。
五、主要目标
围绕省委“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紧扣高质量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主题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健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能力明显提升,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审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更加健全,与其他监督部门的贯通机制更加有效,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格局更加完善。
——审计全面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党中央、省委重大政策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强化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做到应审尽审。进一步完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及对社会审计质量检查制度,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作用。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党委政府督查协作配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审计监督体系,实现审计全覆盖横向与纵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坚持依法审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推动提升审计整改成效。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和组织方式,把审前、审中、审后贯通起来,提前考虑、科学布局、有序推进,不断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为高质量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起来,揭示问题的精度、深度、广度明显提升,提出的审计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推进完善制度机制的工作闭环,审计建设性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服务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更加有效。
第三部分 职责任务
做好“十四五”时期审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抓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重要作用,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加大对国家和省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揭示落实政策打折扣、搞变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有力促进重大政策落地落实。改进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一个方面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内容原则上列为一个项目,除单独立项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外,在其他各项审计中,都要关注相关领域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聚焦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紧扣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盯重要领域、重要事项、关键节点,重点对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等重大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阶段性选取相关重点持续开展跟踪审计,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及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覆盖省市县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要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真实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对市县基层落实情况要有一定的抽审面,每个项目都必须抽查一定比例的资金量。
——建立各专业审计与重大政策有效对接机制。省级审计机关各专业审计职能处(室)应强化政策研究,将自身职责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重大政策有效对接,每年选取至少4项关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或涉及资金量大、项目多、时效性强的政策,采取各级审计机关分级实施审计或全省范围统一组织审计等方式,开展专项审计,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
——明确各级审计机关的职责定位。省级审计机关重在加强政策分析研究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库意见建议,建立和完善重大政策总体分析、系统研判、定期会商、动态跟进的审计项目储备机制;研究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优化项目组织方式,完成项目组织和自身承担的实施工作,综合汇总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结果,反映重要审计情况。市县审计机关重在抓好审计实施,掌握政策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需要上级部门完善政策的意见建议。
七、财政审计
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进预算规范管理,促进提升财政资金绩效为目标,聚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等审计。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每年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收入统筹、预算支出管理和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实施等情况,促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乡村振兴,增强全省重大项目、重大工作任务财力保障。同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省级审计机关5年内至少对20%的市(州)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市(州)级审计机关5年内至少对所辖20%的县(区)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审计。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重点关注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一级预算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部门和单位每年安排审计;推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深度融合,对选取的重点专项资金实现从项目立项、资金分配到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的全流程审计,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债务审计。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总体部署,采用在地方党政领导主要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中嵌入式开展债务审计等方式,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以及落实我省政府债务管理相关规定等情况,推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围绕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关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以及大数据、科技、文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相关政策目标实现情况,按照“一杆子插到底”的审计思路,采取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实施等方式,对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绩效等进行审计,促进重点专项资金提质增效。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根据审计署安排,组织审计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重点关注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以及债务管理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用绩效,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认真做好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及税务部门预算执行等审计。
八、农业农村审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关于“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促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绩效,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乡村振兴开新局推进情况审计。以助推全省乡村振兴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变样”为目标,围绕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使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十二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提升及黔货出山等,重点关注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就业扶贫和“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就业帮扶、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四个不摘”帮扶政策落实等情况,阶段性选取相关重点持续跟踪审计,促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落实。
——粮食安全和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和耕地保护,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安全政策落实等情况,推动落实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政策规定,保护种粮积极性,促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保障粮食安全。
——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情况审计。重点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情况等,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建设美丽乡村。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促进农民增收。
九、民生审计
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动民生领域相关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围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推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等改革任务目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等,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安置、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社会求助、社会福利等兜底政策落实,推动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促进完善优化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和背街小巷等城市“三改”、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有效供给,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减负、稳岗、扩就业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等就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推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易地搬迁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促进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阶段性选取重点开展审计,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分级诊疗体系等建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情况,阶段性选取重点开展审计,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健康贵州建设。
十、国有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能源、交通、旅游等国有企业的审计。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情况,促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和促进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审计。围绕国企改革“1 n”制度体系、三年行动方案决策部署,重点关注推进全省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大工业产业倍增行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升级、清理和盘活低效无效资产、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情况,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服务“四化”战略部署,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审计。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重点关注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情况,推动监管部门职能转变、优化管资本方式,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绩效,促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向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命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围绕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安全、规范、高效运营,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以及省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抱团出海”和“搭船出海”决策部署,境外重大投资风险防范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绩效和安全完整等情况,促进提升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现安全、规范、高效走出去,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十一、金融审计
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地方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推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组织)的审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情况审计。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底线,重点关注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地方保险公司及地方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组织)的风险防控情况,促进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处置、问责的制度体系,助力维护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审计。围绕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公司治理及内部管控等情况,促进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依法合规经营,增强竞争能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审计。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开放,重点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情况,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推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及“三农”,促进地方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情况审计。围绕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重点关注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政策等情况,促进健全金融监管制度,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十二、资源环境审计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关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标准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能源资源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建设美丽生态新家园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关注大生态战略行动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的审计,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决策部署,加强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以及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相关职责履行情况。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任务落实情况。完善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促进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和项目审计。围绕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开发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污染防治重大工程及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保障资金安全,促进政策目标实现,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我省“十四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规划及大生态战略行动各项政策,重点关注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实、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推进、能源资源利用、“绿色生态”约束性指标完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自然保护区及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精准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三、经济责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科学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在经济活动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开展市(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根据工作需要,同时开展一名或数名该地区所辖县(区、市)主要领导或市(州)部门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和改进审计组织方式,探索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大审计”模式,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同步分级实施,促进提高审计质效。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查清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在审计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考虑历史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准确界定责任,力求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问题处理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推动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健全完善审计结果反馈、审计结果运用、审计整改督查等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及时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反馈审计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开展整改督促检查,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十四、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
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扩大有效投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为目标,聚焦投资领域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情况,加强对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
——围绕工程投资规范管理和提升投资绩效开展审计。重点对事关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水利、交通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开展审计,关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预算执行及决算、项目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绩效等情况,推动贵州“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及相关政策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工程投资规范管理和提高投资绩效。
——围绕服务政府决策开展审计调查。重点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教育、基础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开展审计调查,摸清相关领域建设情况,着力促进转变投资方式,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投融资及建设管理秩序,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投资效益,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十五、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坚持治已病与防未病相统一,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推动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
——审计整改责任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整改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审计机关要履行督促检查责任,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加强上下联动,推进形成审计整改工作全省“一盘棋”。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以后年度审计项目一并关注,重点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是否整改到位作出评价。加强与人大、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推进形成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一体化审计整改工作格局。
——审计整改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要建立完善审计查出问题台账管理、跟踪督促、审核检查、整改报告、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审计整改闭环工作机制,确保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加强问题整改的研究,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结合问题产生根源、历史原因、客观实际等进行分类综合研判,按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分类提出科学合理整改要求。对于能够立行立改的,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推进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创新审计整改监督方式方法,探索建立审计整改督促检查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审计整改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加强审计整改的跟踪督促,加大审计整改推进情况的调度,严格实行对账销号,直至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到位。加强审计整改情况的核查,建立完善审计整改核查机制,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创新审计整改督促方式方法,对屡审屡犯等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或专项督察,确保整改到位。加强审计整改的分析研判,推进被审计单位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根源,举一反三、强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审计整改结果运用进一步加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加强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力度,推动整改落实。
第四部分综合保障
坚持把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细化、实化、制度化,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
十六、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决贯彻落实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审计机关政治意识进一步强化。牢固树立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始终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坚决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和省委审计委员会工作安排。深刻把握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外在抓内涵。
——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全省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进一步强化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贯穿到谋划审计工作、履行审计职责、实施审计项目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强化对审计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议事工作规则和制度,完善成员单位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进省市县三级上下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贯通、衔接顺畅、同向发力的工作体系。全省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审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审计委员会、省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健全完善党委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的督查督办机制,建立完善台账,细化落实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严格执行审计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更加坚决有力。全省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全面、完整、准确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审计有关重大事项。党委审计委员会承担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主体责任,党委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要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要研究制定审计工作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对全省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坚持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巩固和拓展省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严格实行审计项目计划省级统一管理、分级实施,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监督效能。优化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探索创新处室管理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和干部管理,健全下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向上级审计机关党委(党组)述职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十七、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紧紧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力推进守正创新,研究改进审计业务管理思路方法,强化审计统筹,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推动审计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前瞻性、科学性。转变审计思路,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问题,努力发挥好审计建设性作用。
——优化审计组织方式。深化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统筹,采用融合式、嵌入式等方式统筹衔接各类审计项目,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根据审计项目性质,综合运用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等审计组织方式,对涉及全省的大项目,统一调度兵力打好决战;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对党委政府临时交办、时效性强的任务,快速集合兵力打好闪击战;对历史遗留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善于坚守阵地,打好持久战;对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事项,开展点穴式审计,打好机动战,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实现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有机衔接,建立中长期审计项目库,原则上每年确定的审计项目应在中长期审计项目库中筛选确定。加强审计实施管理,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严格审计项目过程控制,严格现场管理。坚持科技强审,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审计资源统筹,形成跨区域、跨层级的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审计项目高质量实施。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修订完善相关审计业务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审计精品意识,加强全流程质量管控,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揭示问题精准、审计建议科学、推动解决问题有效,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发挥优秀审计项目对审计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建立健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审计结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着力推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制度层面成果应用水平。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审计成果的开发运用。
十八、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以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目标,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总要求,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审计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审计信息化能力,为全省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大力弘扬和践行审计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始终坚持客观审慎公正的工作立场。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践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始终保持对审计事业的忠诚和对审计职业的操守,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和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强化职业能力建设,鼓励和引导审计干部积极参加审计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提高审计干部专业素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资格审计人员比例持续提升。统筹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强化专业培训,拓宽审计干部积累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的渠道,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审计业务 大数据”复合型人员比例持续提升。强化实践锻炼,坚持在审计一线锤炼干部过硬本领,通过跨层级、跨区域统筹调配方式,通过“以审代训”等途径锤炼干部,着重锻炼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能力,具备良好素养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审计业务人员比例持续提升。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贯彻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认真做好干部选拔、管理、使用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管理;严把干部入口关,不断优化审计干部队伍结构;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落实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畅通干部交流渠道,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畅通的机制,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及全省审计系统上下层级交流;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落实和完善精准考核、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把讲政治落实到审计具体工作和实际行动上,进一步提高审计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审计干部运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持续增强审计理论的推动力,围绕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前瞻性研究,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制度创新,以审计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增强审计文化的引领力,加强审计宣传工作,讲好审计故事,传播审计声音,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恪守审计职业道德,推动形成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从审的良好工作氛围。
十九、坚持科技强审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金审工程三期建设,积极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审计信息化平台,提升审计指挥决策、审计质量管理、数据汇聚与共享、数据综合分析等能力,为全面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推进审计机关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网络安全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
——数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数据集中管理制度,推动有关单位建立向审计机关定期报送电子数据的机制。持续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提高数据利用价值,推动电子数据统一管理和严格授权下的全省共享共用。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分析利用进一步加强。坚持以用为本,以审计实际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大数据审计理念,积极构建数字化审计方式。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综合比对分析,提高利用数据分析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的能力,促进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
二十、抓好规划实施
全省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厘清工作思路,全面落实规划实施责任,不断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规划落实,确保全省“十四五”审计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地落细落实,努力以高质量审计成果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